对于高薪养廉,李汝华是举四肢赞成的,但问题是钱从哪里来。

    实际上对于官员薪俸过低不是没有人讨论过,但是这个问题根本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
    就凭朝廷的收入就是这么低的薪俸都要坚持不住,再涨薪的钱就更加是没有着落。

    好在侯平在他的卷中也给出了答案,就是发展更多有利于民生的产业,让财富的总量增多。

    这不是空谈,也是基于漷县以一县之地,供养近百万人口的事实成绩说话。

    前几年,漷县还只能勉强供养全县居民。

    但是其后几年,每年粮食产量都会稳步增长。

    到了去年秋收开始,仅漷县的粮食基本上就已经能自给自足。

    而这就要得益于王象晋的牛逼了。

    侯平只是跟王象晋提了提选良种杂交可以提高产出的事情,王象晋就发了疯似的研究杂交技术,简直到了是废寝忘食的地步。

    仅一年的时间,还真让他鼓捣出来高产的新玉米品种。

    而侯平自己经过这几年的尝试,也终于把生产尿素的化肥工厂搞出来了。

    尿素的生产其工艺并不复杂,就是生产设备对精密度要求比较高,在橡胶可以小规模试产后,他就已经着手制造尿素生产设备了。

    氮肥和新玉米品种的加持,现在漷县的玉米亩产达到了七八百斤,仅这一项,就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所有居民的口粮要求了。

    而香河的农业规模更大,达到了近二十万亩。

    再加上大棚种植技术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,有三分之一的土地用大棚技术实现了一年两产。

    现在整个通州地区的粮食仅通州的这点人口已经完全吃不完了。

    除了一大批用于做饲料喂养牲口,还有很大一部分可以卖到江南等其它需要粮食的地方。

    通州地区的情况其实朝中大佬们都看得很清楚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李三才虽然饱受攻击,但是到目前为止,依旧没有被撸了阁臣之位的原因。

    但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朝中大臣对通州之变都保持着罕见的沉默。

    李汝华是朝中少有的无党派官员代表,他的资历比方从哲还要老。

    自三十六年(1608年)任户部左侍郎后就一直在户部任职。